著名合唱指挥家阎宝林教授到艺术学院讲学

作者:校团委 发布时间: 2014年05月13日

5月6日至5月8日,受艺术学院邀请,我国合唱指挥家、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阎宝林教授来到艺术学院,进行合唱指挥讲座和公开排练教学活动。

7日下午,阎宝林教授在艺术学院作了题为《合唱趣味源自前瞻意识的灵活实现》的专题讲座。阎宝林教授从“理念的陈与新”、“手法的后与先”、“行为的思与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他本身的实践经验,从根本上诠释“合唱趣味源自前瞻意识的灵活实现”的深刻内涵。他强调:听觉以及演唱,都要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创作要从体系走向破格,固守一种体系必然造成失败;要结合其他学科来进行音乐研究;要从排练走向实效,要做到对时机感应的敏锐性,信息把控的前瞻力。讲座后,阎宝林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杭州师范大学“八秒合唱团”的合唱视频,还与同学们进行了音乐游戏互动,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倾听”、“声部层次”、“节奏律动”、“重音转换”等对音乐感觉的重要性。

在指导排练过程中,阎宝林教授指导了由艺术学院书记毋海明根据海南地区黎族音乐改编、再创作的合唱曲目《哥吃槟榔妹送灰》和由英国民谣改编的《black is color of my true love's hair》。他强调:演唱时要注意各声部的平衡、要时刻倾听其他声部、要注意作品中的力度记号、表情记号,尊重原作。阎宝林教授说道:合唱团员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即谦让、责任心、合作意识。

资料链接:

阎宝林,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合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大学生合唱联盟轮值主席。先后创建或担任杭师大“八秒”、浙江歌舞剧院合唱团、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杭州西子女声合唱团、“好朋友”少儿合唱团等团体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研究领域:以合唱指挥表演及其理论体系、教学等为主。先后提出合唱的音色中间值、不同律制对无伴奏合唱的影响、风格在作品中的具象体现以及现代合唱的哲理化与消费化的必然趋向等学术观点;同时在指挥点线以及节奏组合的训练手法等方面具有系统化的梳理与步骤等。阎宝林教授在合唱领域获得很多荣誉,第七届美国辛辛那提世界合唱节青混组世界冠军;2000年获法国第十届高盖西国际艺术节“出色合唱指挥家”称号;第一、第二届李叔同艺术教育金奖、第三届严宽祜艺术教育最高成就奖;第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金奖三项及冠军和作品创作大奖;2013年参加央视首届合唱春晚,先后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多期不同风格专场音乐会。曾十余次获国内外大赛优秀指挥单项奖,2013年受邀参加美国ACDA指挥大会。在2006第四届世界合唱节上由国际合唱联盟颁发的“世界指挥家五百强”名列其中。近年来先后受邀在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华中师大等全国各地讲学排练。近年来由他培养的许多学生都在各类大赛中已崭露头角。

(责任编辑 卓越)

 

相关附件: